(2017年2月16日在州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州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劉 青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州人民檢察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2012年以來,全州檢察機關在州委和省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州政府大力支持、州政協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監督下,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省委、州委決策部署,牢記使命,忠誠履職,不斷推動檢察工作邁上新臺階、實現新發展,為全州改革發展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始終強化大局意識,著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五年來,我們始終牢記融入大局、服務大局、保障大局的政治責任,堅決做到決策部署以服務大局為目標方向、具體工作以服務大局為基本準則、工作成效以服務大局為檢驗標準,為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創造性開展督促起訴。立足檢察職能,以依法保護國有資產安全為導向,率先在全國開展督促起訴、支持起訴工作,著力構筑防止國有資金流失的司法保護屏障。督促相關重點行業和部門依法履職或提起民事訴訟938件,追回國有資金近30億元,得到中央領導、最高檢、省委、省院和州委的充分肯定,為全國檢察機關強化法律監督提供了“黔西南經驗”,獲省院榮記“一等功”,《檢察日報》《貴州日報》等媒體多次作了專題報道,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
——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堅持把檢察工作融入到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和大山地旅游戰略部署中,突出重點,持續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檢察工作,嚴懲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共批準逮捕和起訴491人,嚴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職務犯罪79人,監督行政機關移送立案和公安機關立案67件。創造性地把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運用到專項工作中,督促違法犯罪主體“補植復綠”,建立“補植復綠”基地6908畝,督促補種樹木75萬余株,成效和做法得到省院和州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專項工作榮獲全省一等獎。
——全面加強民生領域法律監督。堅決貫徹大扶貧戰略行動決策部署,創造性提出民生資金保護“12345”工作法,構建“打虎拍蠅·保民促廉”“兩安全、一滿意”“奏檢察強音、護民生扶貧”三位一體工作體系,把檢察工作搬到群眾家門口,把服務和保障民生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共批準逮捕和起訴危害民生民利犯罪13542人;查辦征地拆遷、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兩違”等民生領域職務犯罪367人,挽回經濟損失4700余萬元;介入151個重點民生項目開展犯罪預防302次,保護350億元資金安全,惠及群眾196萬余人;設立鄉鎮、村檢察聯絡室(站)51個,聘請志愿者1741人,走訪接待群眾9700余人次,受理舉報115件,化解矛盾糾紛60余起。經驗做法獲省委辦公廳《信息摘報》刊發,省院在全省推廣,民生資金保護專項工作獲全省一等獎。
——突出對非公經濟的平等保護。牢固樹立平等保護司法理念,制定和落實服務保障非公經濟發展、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嚴懲危害企業利益的刑事犯罪,批準逮捕313人,起訴790人;搭建檢企聯系平臺,幫助企業防控法律風險,召開檢察長、董事長“兩長座談會”36次,成立服務非公有制企業辦公室9個,為企業解決涉法涉訴問題20余個,提供法律服務110余次,做法和成效得到企業家廣泛贊譽。
二、始終保持高壓態勢,著力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懲防并舉,減存量、遏增量,著力營造風清氣正、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
——懲治職務犯罪力度不斷加大。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老虎”“蒼蠅”一起打,共立案查辦貪污賄賂和瀆職侵權犯罪495人,其中查辦大案395人,同比增長59%,查辦縣處級以上干部33人,同比增長57%,查辦鄉科級干部116人,同比增長38%,通過辦案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380余萬元。既查辦了州職院原院長姜紫勤(副廳級)、州國土局原局長楊仕剛等一批有影響、有震動的大案要案,又嚴肅查辦了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蠅貪”“蟻貪”103人,持續強化不敢腐的壓倒性態勢。
——預防職務犯罪精準發力。圍繞不能腐、不想腐體系建設,深入林業、國土、醫療衛生、教育等部門和鄉鎮開展專項預防140余次,向有關部門發出預防檢察建議565件,開展警示教育7915次,受教育人數20余萬人次。率先在全省建立預防職務犯罪流動警示教育基地,聘任1799名志愿者利用自身優勢開展職務犯罪預防,經驗做法獲省院在全省推廣。通過與紀委聯合開展民生監督“四下鄉”、與郵政部門建立“職務犯罪預防郵路”等方式,借助微電影、警示教育片等載體,推進預防工作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充分發揮預防工作提醒、保護干部作用,對辦案中發現的國家工作人員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建議相關部門召回管理43人。
三、始終牢記職責使命,著力推進平安建設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切實肩負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政治責任,著力推進平安黔西南建設。
——切實增強群眾安全感。積極回應群眾平安需求,依法懲治各類刑事犯罪,共批準逮捕10696人,起訴19276人。嚴厲打擊殺人、搶劫、強奸、綁架等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嚴重暴力犯罪,批準逮捕1643人,起訴2027人。依法嚴懲搶奪、盜竊、詐騙等危害群眾財產安全的多發型侵財犯罪,批準逮捕3807人,起訴4396人。重點懲治黑惡勢力、涉槍涉爆、制販毒品、拐賣婦女兒童等妨害社會管理、影響社會穩定的犯罪,批準逮捕1312人,起訴1451人。突出打擊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生產銷售假藥等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批準逮捕27人,起訴33人,切實維護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提前介入普安雪浦“4·02”妨害公務案、興義“8·17”滅門案等重大惡性案件,引導偵查取證,確保及時準確打擊犯罪。
——全力促進社會和諧。堅持寬嚴相濟,對輕微刑事犯罪,不批捕356人,不起訴566人。注重矛盾化解,減少社會對抗,辦理刑事和解案件429件。強化司法人文關懷,依法對34起刑事被害人開展司法救助,發放救助金38萬余元。貫徹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對未成年人犯罪不批捕525人,不起訴131人,封存犯罪記錄55人。深入開展法治進校園等活動108次,積極為青少年成長營造良好環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涉法涉訴信訪維穩工作,受理來信來訪、控告申訴746件(次),綜合運用領導接訪、遠程視頻接訪、帶案下訪等方式釋法說理、息訴罷訪,努力實現涉檢零信訪目標。
四、始終堅守公正司法底線,著力推進法治建設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目標,不斷強化法律監督,堅決維護司法公正,著力推進法治黔西南建設。
——牢牢守住嚴防冤假錯案底線。強化對司法亂作為的監督,對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監督撤案213件。對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不構成犯罪的,不批捕1643人,不起訴320人。糾正偵查活動違法614次,糾正審判活動、民事執行活動、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違法645件(次)。對刑事判決不當抗訴47件80人。對確有錯誤的民事行政裁判,抗訴49件,建議再審12件。
——堅決捍衛司法權威。堅決糾正司法不作為問題,對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監督立案188人,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而未追究的,追加逮捕135人、追加起訴376人。糾正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不當261件,州院被最高檢表彰為“全國檢察機關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專項檢察活動先進集體”。堅決懲治“收錢撈人”等司法腐敗行為,查辦監管場所職務犯罪13人,依法監督糾正蘭昭耀被非法釋放案得到全國人大、最高檢充分肯定。
——強化司法權益保障。注重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接待律師和訴訟代理人查詢5918人次、閱卷1335次,接受辯護與代理預約527人次。深入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建議對322人變更強制措施,切實維護在押人員合法權益。全程監督142件特赦案件辦理,確保中央重大決策得到有效落實。
五、始終聚焦公正高效權威,著力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改革作為破解檢察工作難題的根本出路,深入推進人民監督員制度、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案件管理制度等檢察機制改革,特別是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
——深入推進人員機構改革。深入開展檢察官員額制改革,遴選員額制檢察官158名,優秀業務骨干回歸辦案崗位。全面實現人員分類管理,完成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定崗定責,85%的人員力量集中到辦案一線,兩級院檢察長、副檢察長親自辦案,辦案力量平均增加21.68%。在州委堅強領導和州政府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省檢察機關實現經費資產由州級統一管理。內設機構改革穩步推進,基層院平均減少內設機構6個,資源力量進一步整合,司法效能明顯提高。
——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貫徹“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要求,制定檢察官職責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科學界定司法辦案權限,確保權責明晰、權責相當。建立案件質量評查常態化機制,堅持“一案一評查”,制定與辦案數量、質量、效果直接掛鉤的績效獎金分配辦法等制度22個,初步扎牢了“制度鐵籠”。探索“智慧檢察”,運用司法辦案輔助系統和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強化案件管理,對所有案件進行動態管理分析、適時監控預警、全程記錄留痕,以“數據鐵籠”保障司法責任制有效落實。
——扎實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堅決貫徹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決策部署,根據最高檢授權,聚焦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重點領域,加大對侵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違法行政行為或民事行為的監督力度,促進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維護公共利益。通過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糾正違法行為或依法履職40件,對不落實檢察建議的,向法院提起訴訟9件,試點工作成效位居全省第一,初步形成了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黔西南模式”。
六、始終強化接受監督,著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公正樹公信”理念,主動接受外部監督,確保檢察權在陽光下運行。
——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邀請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開展視察、檢查、評議等監督活動近300人次,邀請參加檢察活動460余人次,主動走訪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聽取意見建議1880余人次,主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政協報告或通報工作120余項(次),及時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建議51條,對代表、委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做到落實率、答復率100%,得到代表、委員高度贊揚。
——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豐富“檢察開放日”活動,邀請人民監督員、新聞媒體、律師、企業家、群眾代表等走進檢察機關,面對面聽取意見建議。持續深化檢務公開,依托信息公開網公布法律文書4168份、程序性信息8659條、重要案件信息1098條,利用官方微博、微信、手機報等平臺發布檢察工作信息2100余條,檢務公開成效持續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群眾滿意度逐年穩步提升。
七、始終強化抓基層、強基礎,著力打造過硬檢察隊伍
五年來,我們始終緊緊圍繞“五個過硬”總要求,始終盯緊基層基礎建設,著力提升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不斷夯實發展根基。
——始終強化思想理論武裝。強化黨建引領,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三強三鐵五過硬”主題教育等,突出對檢察人員的黨性教育、紀律教育、廉潔從檢教育,不斷筑牢規范司法、公正司法的思想根基。21個基層黨組織被兩級黨委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五好基層黨組織”“先進基層黨組織”,15名干警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
——持續深化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堅持實戰導向,充分發揮國家檢察官學院黔西南州教學實踐示范基地的作用,深化與學院合作,建立精準培訓、辦案咨詢、科研理論“三位一體”干部教育培訓體系,46名全國檢察業務專家、知名法學學者教授走進黔西南,對全州438名干警分層次按需求培訓,解決素能短板,經驗做法得到了最高檢、省院和州委高度肯定,《檢察日報》頭版頭條作了報道。堅持“走出去”拓展視野,安排干警外出培訓2735人次,全面提升干警綜合素能。8名干警分別獲全國、全省優秀公訴人、全省十佳公訴人、全省檢察業務標兵和檢察業務能手,53名干警被評為全省檢察業務骨干,35名干警在全國、全省各類業務競賽中獲獎。
——始終堅持從嚴治檢不動搖。深入開展規范司法行為專項整治,及時查找并糾正自身司法不規范行為76類300余個,確保自身司法公正,專項整治成果得到最高檢和省院充分肯定。狠抓紀律作風建設,率先在全省檢察機關探索實踐“四位一體”從嚴管理干部機制,全面落實抓早抓小各項要求,針對輕微違紀行為或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約談相關人員33人次,召回干警27名。強化大數據在隊伍監督管理中的運用,將請銷假、公務外出、公務接待等納入電子辦公系統進行數字化管理,從嚴管理干部經驗做法被最高檢《隊伍建設》刊發推廣。
——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將基層院執法規范化、隊伍專業化、管理科學化、保障現代化建設與檢察文化建設有機結合,深入開展“4+1”工程創建,推動基層院建設整體水平提升。全州8個基層院率先在全省完成創建工作,分別被評為“先進院”“示范院”和“模范院”。強化科技強檢,建成12309網上網下一體化服務平臺,司法為民、便民水平進一步提高。法檢互聯系統、大數據司法辦案輔助系統、電子卷宗系統、律師閱卷系統和無紙化辦公系統等全面投入使用,實現了網上辦公辦案,工作質效明顯提高。
各位代表,五年來,全州檢察工作在深化改革中不斷發展,在凝心聚力中不斷前進。全州檢察機關共有80個集體和146名個人獲得州級以上表彰,檢察業務工作連續獲得全省一等獎,其中1個基層院獲最高檢授予“集體一等功”和“全國先進基層檢察院”稱號,3個院被評為“全省文明單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州委堅強領導、州人大有力監督、州政府大力支持、州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也是各位代表、委員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檢察院表示衷心感謝并致以崇高敬意!
回顧過去,我們清醒認識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州檢察工作還存在不少差距:一是面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新形勢、新任務,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工作,運用法治方式破解難題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少數檢察人員素質能力還不能適應司法體制改革的新要求,司法辦案理念、方式等需要進一步轉變。三是運用現代科技思維和手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待進一步強化,檢察工作信息化、現代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將通過不懈努力,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全州檢察機關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最高檢、省委、省院和州委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總任務,堅持以司法辦案為中心,以深化司法改革為動力,以科技運用為支撐,忠實履行職責使命,為全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加有力司法保障。
一是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化“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州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重要工作部署、重要改革措施、重大事項和重大案件,及時向黨委請示報告,確保檢察工作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二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把檢察工作擺到黨委政府工作大局中謀劃,緊緊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全域山地旅游等重大決策部署,聚焦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打擊、預防、監督、教育、保護等職能,為全州奪取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建設民族特色山地經濟創新示范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三是全力推進平安黔西南建設。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把打擊犯罪與化解風險、維護穩定統籌起來,嚴懲影響社會大局穩定和人民群眾安全感,特別是危害農村和諧穩定的各類刑事犯罪,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新型犯罪,依法懲治金融、證券、期貨等資本市場犯罪,嚴懲破壞生態環境和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堅決維護公共安全,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四是堅守司法公正底線。積極順應改革發展需要,聚焦監督主責主業,全面加強刑事檢察監督,大力推進民事檢察監督,積極探索行政檢察監督,進一步深化控告申訴檢察監督,穩步推進未成年人檢察監督,為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黔西南作出新貢獻。
五是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堅決擁護和積極支持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保持思想不亂、工作不斷,保持懲治腐敗力度決不減弱、零容忍態度決不改變,重點打擊權力尋租、利益輸送、拉票賄選、買官賣官等貪污賄賂犯罪,堅決查處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瀆職侵權犯罪,嚴肅查辦侵害民生民利、影響脫貧攻堅的職務犯罪,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六是持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緊緊圍繞依法獨立公正行使檢察權,聚焦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突出問題,更加注重改革的整體性、協調性、聯動性,以持續抓好內設機構改革和司法責任制落實為重點,在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完善配套制度上下功夫,深化改革成果,釋放改革活力。
七是強化檢察大數據建設。堅持科技引領、信息支撐、數據驅動,把大數據運用作為破解檢察工作發展瓶頸的強大引擎,積極探索“互聯網+檢察”工作模式,打造“智慧檢務”,努力實現司法辦案、檢察辦公、隊伍管理、檢務保障、決策支持和檢務公開智能化,推動檢察工作創新科學發展。
八是強化過硬隊伍建設。堅決落實從嚴治黨新要求,依托“四位一體”黨建示范單位創建,深入推進思想政治、紀律作風、業務能力和領導班子建設,把從嚴治檢貫穿隊伍建設始終,堅定不移推進過硬隊伍建設,在全州檢察機關進一步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生態。
各位代表,我們將更加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敢于擔當、不辱使命,不斷推動全州檢察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附件:
報告中有關用語說明
1.督促起訴、支持起訴:指針對遭受損害的國有資產或社會公共利益,監管部門或國有單位不行使或怠于行使自己的監管職責,案件性質可通過民事訴訟獲得司法救濟的,檢察機關以監督者的身份,督促有關監管部門或國有單位履行職責,依法提起民事訴訟,保護國家或社會公共利益。
2.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指以當時的社會治安狀況和社會穩定為參數,以刑法立法精神和寬嚴具體條文的立法原意為基礎,根據具體案件的法定情節和酌定情節,對犯罪適用刑罰時,做到當嚴則嚴,該寬則寬;寬嚴相濟,罰當其罪;寬嚴適度,寬嚴審勢。其實質就是對刑事犯罪區別對待,做到既要有力打擊和震懾犯罪,又要盡可能減少社會對抗,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3.“補植復綠”:是檢察機關立足檢察職能,積極探索符合生態環境實際的一種生態司法保護模式。檢察機關在履職過程中,依法向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要求其督促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的違法犯罪主體出資出力,通過補種樹木等方式修復被破壞的生態。對認真履行“補植復綠”的違法犯罪主體,檢察機關可以向公安機關、法院及相關部門提出依法從輕處理的建議。
4.民生資金保護“12345”工作法:是我州檢察機關在民生資金保護專項工作中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出來的有效保護民生資金安全的工作方法。即:搭建一個平臺,前移監督關口。搭建與財政、發改、扶貧、民政等相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和通報工作平臺,將法律監督的關口前移到扶貧工作各個環節。建立兩個機制,增強監管合力。建立與民調中心、審計部門、黨委政府督查辦、紀檢監察部門的協作配合機制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信息監管聯通機制,構建問題發現、案件線索移送、違紀違法案件查辦和開展預防教育的立體化工作模式。創新三種方式,延伸監督觸角。通過探索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設立檢察聯絡室(站)或巡回檢察室,借助紀檢監察部門民生監督機制,將檢察機關12309信息平臺與民生監督查詢系統深度融合,在民生監督特派員中選聘檢察聯絡員,在鄉鎮深入開展法律服務工作等方式,建立覆蓋民生資金監管部門及鄉村的法律監督網。實行四級聯動,提高監督效率。把州縣兩級院、鄉鎮檢察聯絡室、巡回檢察室以及村檢察工作聯絡站的縱向聯動和與扶貧及民生項目、資金監管部門的橫向聯動結合起來,提高監督針對性和實效。堅持五個同步,提升監督水平。對扶貧政策和扶貧資金同步備案、同步跟蹤、同步監控、同步預防、同步查處,提升監督水平。
5.民生資金保護“三位一體”工作體系:指黔西南州檢察機關在民生資金保護專項工作中,按照“以查辦開路、預防緊跟、法治宣傳到位”的工作思路,創造性地部署開展了“打虎拍蠅·保民促廉”嚴查處、“兩安全、一滿意”強預防(即資金項目安全、干部安全、群眾滿意)、“奏檢察強音、護民生扶貧”大宣傳三個專項行動,使案件查辦、犯罪預防、法治宣傳同步推進,民生資金保護專項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形成了具有黔西南特色的“三位一體”民生資金司法保護工作體系。
6.“兩違”:指違法用地、違法建筑。
7.預防職務犯罪流動警示教育基地:指黔西南州檢察機關為了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以LED宣傳車大屏幕播放警示教育片、典型案例展覽、ppt(投影)展示、預防職務犯罪講座、發放警示教育資料等組合形式,作為開展經常性警示教育的“重要課堂”。使用宣傳車LED雙面大屏幕的動態宣傳,克服了傳統宣傳的不足,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以文字、視頻、圖片的形式,讓觀眾切實感受到職務犯罪的危害,從而達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宣傳效果。
8.民生監督“四下鄉”:指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州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黔西南州紀委、州檢察院聯合搭建民生宣傳平臺,深入農村開展以“政策法規、以案釋法、廉政文化、辦案成果”為主要內容的民生監督宣傳。
9.“職務犯罪預防郵路”:指檢察機關與郵政部門建立職務犯罪預防合作機制,檢察機關聘請郵遞員為志愿者,充分發揮郵政服務點多面廣、貼近群眾的優勢,深入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宣傳工作,形成了覆蓋城鄉的預防宣傳網絡。
10.普安雪浦“4·02”妨害公務案:2015年4月2日,普安縣雪浦鄉老地村黎某某、馮某某等17名犯罪嫌疑人因征地賠償款問題,組織村民采取暴力手段阻礙公安機關執法和政府部門開展土地勘測等公務,造成1名公安干警死亡、多人受傷。目前,檢察機關已將本案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11.興義“8·17”滅門案:家住興義市桔山鎮的犯罪嫌疑人黃某某因瑣事與同組村民崔某某發生口角被崔某某辱罵而懷恨在心,于2016年8月17日持刀到崔某某家將其一家三口殺害。目前,檢察機關已將本案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12.刑事和解: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雙方在調停人的幫助下,促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悟,就犯罪行為的損害賠償自愿達成和解協議并實際履行,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諒解,司法機關據此不再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責任或者對其從輕處罰的一種案件處理方式。
13.公益訴訟試點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55條規定:“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有關機關、社會團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秉h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的決策部署,要求檢察機關探索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和行政違法行為,在沒有提起訴訟的適格主體或適格主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切實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2015年7月,最高檢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在北京、廣東、貴州等13個省份開展公益訴訟試點工作,黔西南州是最高檢在貴州明確的試點(市)州之一。
14.司法辦案輔助系統:通過繪制“犯罪構成要件”統一標準,區分認罪案件和不認罪案件等不同情況進行繁簡分流。通過智能識別案件要素,將證據要求嵌入辦案流程,按照審查指引對犯罪構成要件、社會危險性說明、起訴量刑建議計算、不起訴法定依據、提請提出抗訴說理等進行數字化管理和監控,同時提供案件類案推送、風險評估和法條推送等功能,輔助辦案人員全面審查案件、制作閱卷筆錄和編制文書等。
15.統一業務應用系統:指全國檢察機關網上辦案的涉密應用軟件,檢察機關所有案件的受理、分配、流轉、審批、簽名、用印、打印等全程網上運行,實現對辦案活動的全程、統一、適時動態管理和監督。同時,該系統也是一個全國四級檢察院縱向貫通、橫向集成、資源共享、動態交換的執法平臺,不僅有利于內部監督,而且大大提高了辦案效率,更有效促進了執法規范化和管理科學化。
16.“五個過硬”: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按照“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
17.“三強三鐵五過硬”:2016年4月19日,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政法機關部署開展以“強教育、強管理、強監督,著力打造鐵一般忠誠、鐵一般法紀、鐵一般擔當的政法隊伍”(簡稱“三強三鐵”)為主要內容的主題教育活動,切實解決全省政法隊伍在思想、紀律、作風、執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州委政法委把“五個過硬”隊伍建設目標與“三強三鐵”主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在全州政法機關部署開展“三強三鐵五過硬”主題教育活動。
18.“4+1”工程:指基層人民檢察院開展的執法規范化、隊伍專業化、管理科學化、保障現代化和檢察文化建設工程。
19.“12309網上網下一體化服務平臺”:指集電話、短信、郵件、微信、微博、客戶端、門戶網站等于一身,融實體平臺、網上平臺、通信平臺于一體,整合了檢察宣傳、檢務公開、檢察服務、監督評議等多種功能,向社會提供案件查詢、控告申訴、律師預約、行賄檔案查詢、檢察官答疑、人大代表聯絡等多元服務,是檢察機關便民服務的新模式。
20.“互聯網+檢察”工作模式: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是檢察機關加強司法管理、提升司法效能的重要支撐,也是深化司法公開、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但飛速發展的互聯網信息技術,特別是借助互聯網、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的犯罪行為日益增多,也給檢察機關帶來了紛繁復雜的社會管理問題和法律問題。檢察機關探索構建“互聯網+檢察”工作模式,就是要與互聯網主動融入、主動互動、相向而行,既要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提升檢察工作現代化水平,又要充分履行職能,維護網絡信息安全;既要善于利用互聯網推動科技強檢,又要依托互聯網打造陽光檢務;既要自覺接受網絡媒體的輿論監督,又要緊緊依靠網絡媒體凝聚檢察工作正能量。